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智启论文期刊网!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尹编辑 1994174574 投稿邮箱:ren0508@outlook.com
 社科论文
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13 点击: 发布:中国论文期刊网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基础性教育。我国自古就很看重家庭教育,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可看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家庭是小学生的启蒙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自身的一言一行以及家庭环境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小学生的品德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项工作单靠学校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配合。同时,小学时期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优质的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道路上的指南针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通俗来讲是指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学校教育是有明确学科目标的教育,小学生能接受到全面的整体的教学,这可能是与家庭教育存在差异最大的一方面。虽然说学校教育更加体系化,全面化,但是,家长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教育目标更加具体,有针对性。对于小学生来讲,家庭教育更容易被接受。可见,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家庭环境的基础性作用
一个人自身所在的环境会对他们的品德形成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小学生这个阶段大多时间都在家庭环境中,每天都是陪伴在父母身边,必然是影响他们形成良好品德的第一场所。同时,家庭环境是小学生呱呱坠地后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家庭教育也就成为他们所受的首要教育,家长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另一方面,这个时候的小学生成长环境比较单一,他们的多数时光几乎全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家庭环境是融洽稳定的,小学生容易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品德,相反,家庭环境若是较为复杂,则会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小学生长时间处在家庭环境中,所以,一旦形成的思想品德很难通过其他途径来改变,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基础。
(二)家庭教育的辅助性作用
目前,小学时期的品德教育几乎都是思想品德学科专业知识多,对小学生的实践培养太少,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都是通过思想品德学科来完成。学校的任何教育都是班级制,大多为一对多的教育方式,无法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这时,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家长可以在孩子放学回家之后根据孩子自身特点以及对孩子的了解进行再教育。比如说孩子今天学了什么,他在学校学的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哪些知识还不完善。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家长们能从孩子今天的学习情况加以辅导完善,从而补充在学校的知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时,可以依据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教,具体化的融合在教育过程中,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这样的方式更加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在辅助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能在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孩子的品德教育水平。
(三)父母的示范性作用
父母是小学生的启蒙教师,更是他们最优秀的领路人,是孩子受到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孩子出生到上学这段时间里,他们养成的习惯大多数都来自于父母。无论是上学前还是上学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注意“言传”。当然,“身教”更为重要[1]。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的榜样,对于父母的言行都会有意无意的效仿,这种示范作用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然而,往往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作用才会更加持久。其实父母都要清楚了解到这一点,父母在家庭中的言谈举止是孩子的典范,孩子的效仿能力永远是最强的因此,在生活中,父母都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给孩子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不仅是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指南针,还是影响他们成长的首要因素。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学校与同学不比成绩比吃穿,出现攀比心理,道德意识薄弱等现象。这说明现阶段家庭品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只有深刻认识到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才能够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问题。
(一)家长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的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要素的影响,但家庭是他们的启蒙学校家庭教育是小学生受教育的出发点,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则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家长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决定着小学生将来所面临的各种处境。一个人唯有做到了“人”才能够称之为人,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要做事必须得先学会做人”的道理。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一阶段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品德状况,可能会给他们终身带来影响。小学生以后是否可以融入社会,是否可以承担相应职责,是否可以协调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小学阶段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决定的。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比较集中的显示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也体现了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四种: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的教育方式较为普遍,家长和孩子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这将会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但是,另外三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小学生品德形成有着不良的影响,尤其是溺爱型的教育方式,生活中很多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处于一种无原则的纵容,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抗压能力较弱,一贯纵容只会让孩子陷入歧途。因此,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将会阻碍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家庭关系
家庭是小学生的启蒙学校,他们接受教育的首要环境就是自身的家庭一个融洽和睦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家庭关系处理的好,会对孩子的品德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与此相反,就可能对其带来不良的影响。通常状态下,家人之间关系越亲密,氛围越融洽,家人之间地位平等,不知不觉的就给小学生上了一堂思想品德教育课。家庭关系对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成员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知识、思想等方面的教育,造成小学生思想贫瘠,知识落后;其次,缺乏对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小学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处事能力和态度;最后,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小学生长期处在压抑的环境中,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小学生来说,单亲家庭中有一方家长缺失的家庭关系则往往会阻碍小学生的发展。近年来的一些离婚案件和探析小学生的人格健全的报告都一致证实,因为家长离异,令小学生变得内心焦虑,猜疑、自卑等心理使得他们出现了消极思想和行为。因此,家庭关系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做为家长,应该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言传身教,达到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中家长对小学生教育态度与方式的不同,也会使教育的结果存在很大的区别。科学的教育方式、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庭教育如果存在问题,将会导致小学生形成孤僻,叛逆等异常的心理行为[2]。
(一)家长思想品德教育方式不科学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健康合理的教育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是家长以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孩子的具体情况,以及从孩子的特点出发,为让孩子在亲人的关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欣然的接受长辈的教育,这就需要家长要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怀,精神上的鼓舞以及严格的道德标准相结合。不适应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严重的抵抗,也阻碍其良好品德的形成[3]。
1、对孩子过度溺爱和放纵
大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早日成才,把子女视为掌上明珠,过度保护孩子,忽视了对孩子的自立性培育。忽视孩子的实践动手能力,长期让孩子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却严重忽视孩子适应社会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孩子,必然会对其产生恶劣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作为家长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针对孩子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解决问题。家长要积极主动学习家庭品德教育知识,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远离溺爱孩子的教育误区。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促进其品德的发展[4]。
2、有效沟通的缺乏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情感行为对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一些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方面缺乏技巧,从而影响沟通效果[5]。小学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初步接触社会,看到新奇的人和事都会告诉自己的父母,而父母看待一件事的观点不能与孩子保持一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此时,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就会越来越少。我们常说,家长是小学生的启蒙教师,倘若家长与小学生没有进行及时沟通,亲子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疏远。现实生活中很多实例都显示了家长与小学生不及时进行沟通的弊端。比如说小学生在学校受到欺压或者遭受校园暴力,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告诉父母,最终会导致心理上的问题,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如何能够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如何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是每个家长都很关注的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3、重智育轻德育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一点也体现在家长对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现如今,小学生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会在短短的假期时间给孩子报各种所谓的兴趣班、培训班。家长们都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品德教育。目前的状况是大部分父母只会对小学生的成绩过度重视,而对于他们是否有爱心,是否诚信,是否服务他人,是否具有奉献意识等满不在乎。另外一部分家长长期忙于工作,导致孩子情感缺失,容易使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够健全,这些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性格孤僻,脆弱,过于敏感,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品行与成绩分开来看待,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品德方面只要没有大的问题就可以,殊不知,一个不会为人处世的小学生也不会为自己确立一个合理的奋斗目标,一个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孩子,更不会刻苦攻读。因此,一个孩子的品德将决定其前进的方向,是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自己追求进步的动力,这就需要家长提高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4、重言教轻示范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腾飞的今天,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有很大的压力。部分父母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物质需求是给予孩子的关爱和照顾,那么他们努力挣钱,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而孩子呢?他们的确是不辜负家长的“厚爱”,无条件的享受这种生活,没有了学习上的冲劲,逆来顺受。两代人就这样缺少平时的交流,每个家长给孩子配一部手机,名义是是为了与孩子沟通,事实上,孩子拿着手机干了些什么,家长也毫不知情,这样反而害了他们,此时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就变为传话式。就算有这样的可能也只是盲目的责怪孩子,把所有的责任全部怪罪到孩子的身上,没有对孩子耐心教导并且做出榜样,取而代之的是“言传”。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
专家普遍认为,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庭情感缺位是影响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是孩子感受关爱,体验情感的关键场所,如果家庭在这种特殊时期不能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安全感与关爱,孩子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道德缺失。而整日忙于工作的父母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家庭关系不和谐,具体体现在三方面:父母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不和谐、存在家庭暴力现象。
1、父母关系不和谐
父母是一个家庭的核心组成部分,父母关系的好坏是影响家庭是否和睦的主要因素。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是最深刻的的,父母恩爱是最好的家庭品德教育方式。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渴望父母恩爱,只有父母恩爱,家庭才会幸福[6]。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夫妻双方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几乎很少有时间交流,再加上生活中的琐事太多,夫妻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父母的冷战、争吵,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使孩子处在长期的压抑环境中,敏感、自闭、脆弱等问题也随之产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很难使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亲子关系不和谐
小学生的品德形成和他们所在的家庭的亲子关系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父母是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多的人,现在很多家长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很少与他们沟通,很少关心他们的思想发展情况。然而,影响小学生学习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因此,家长在处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时,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为孩子排忧解难,正确处理负面情绪[7]。目前,亲子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小学生的独立意识与父母不愿意与他们取得平等地位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下,父母如果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与孩子进行沟通,不改变自己的态度就必然会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长期性的冲突,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会越来越严重,家人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生疏,阻碍了孩子的品德发展。
3、存在家庭暴力现象
家庭环境是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尤其是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温馨,和谐,孩子们就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反之,如果家庭环境不融洽,家长时常争吵,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长期处于不安之中,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扭曲,童年生活相对其他孩子来说,也会变得很暗淡。由于这些孩子经常受到家庭暴力所带来的惊吓,在他们承受不了的时候,往往会采取极端方式进行发泄,严重的甚至误入歧途。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总是模仿父母的言行,在自己感受到家庭暴力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将自己所承受的一切压力以同样方式施加给他人。因此,家庭暴力不仅会让家庭关系不和谐,还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心理扭曲。无法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家庭品德教育与学校、社会品德教育存在脱节问题
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明确,内容系统化,方法和途径多样化,在小学生成长的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校教育始终是一种集体化教育,在进行完思想品德课程之后,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思想道德实践机会比较少,很难使小学生真的获得道德水平以及处事能力的提升[8]。随着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接触到的社会信息越来越多,对于小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家长为了方便和孩子联系,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有自己的通讯工具,导致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学校影响力。所以,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全部依靠学校去完成,要想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目前的状况是家长总是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由老师负责,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家长在孩子的品德问题上与学校缺乏沟通
学校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召开家展会。定期召开家长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家长和学校都在陪伴自己的成长,通过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有利于父母认识到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9]。但是目前出现的情况是,家长们虽然及时与老师沟通,但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少之又少,甚至一概不提。这不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2、家庭传统品德教育观念与社会存在脱离现象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样离不开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以及通信网络的高度普及,社会因素对小学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社会因素的变化是难以控制的,现实中的实际情况是:家庭教育和社会存在脱离现象。
四、如何优化家庭教育以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
目前,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的燃眉之急是优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的教育具有启蒙性和持久性。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作用是深刻而长远的,由此可见,优化家庭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一)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品德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是良好的品德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这时作为父母来说,应该从宏观的角度,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承担起家庭教育这项重任[10]。
1、严爱相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家长越来越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孩子的一切需求家长都会满足。久而久之,爱,就演变为溺爱。但是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爱孩子不等于溺爱,应将满足孩子需要与对其严格要求相结合[11]。不能一味的迁就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不合理需要和要求,与此同时,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还需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并且制止,避免发展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2、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相反,粗暴、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则会在小孩品德习惯上带来不利影响。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应注意避免单纯的说教方式,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让子女充分信任自己,这样就可以与子女之间建立起可以信赖的关系。应该确保家长的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应该确保家长的的教育能够被子女所接受,避免极端的教育方式,比如:打骂、恐吓。这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严重的还会导致出现心理阴影。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子女的性格特点制定一种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
3、将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然而,品德的优劣却可以影响小学生的一生。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将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不能单方面的只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品行问题。第一,父母具有模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要起好带头作用,孩子有样学样,父母的品行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行。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自己孩子的榜样。第二,在父母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应多注重细节,从小事开始做起。第三,父母应该经常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及时询问他们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疏导。最后,家长应懂得“润物细无声”的道理,通过看电视、故事书等,要引导孩子从中获得启发。
(二)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相对稳定和谐的家庭关系会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和谐、稳定的家庭中,孩子会感到有安全感,性格开朗,快乐,为人热情,愿意帮助他人。相反,如果家庭关系不够和谐,父母时常争吵,孩子就会变得怯懦,紧张,做事小心翼翼,易怒,缺乏自信等,这会阻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12]。由此,便体现出家庭关系和谐的必要性。
1、家长应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举止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作为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不仅可以改善夫妻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13]。首先,家长应该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努力把家庭打造成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学习的学习型家庭,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其次,家长可以多参加关于小学生品德教育相关问题的讲座,这样一来可以使家长多了解目前道德教育新趋势,而来可以使得家庭教育更加具备专业性;最后,家长可以借助网络、微博等多种渠道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是影响小学生心理甚至性格的直接因素。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的融洽更加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彼此理解,彼此尊重,形成一种宽松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幸福感,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合理的教育途径下,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3、父母学会“放手”
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爱既是一种保护,同时也是一种“剥离”所谓的剥离就是指子女的独立。英国有名的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标,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14]。因而,家长爱孩子,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让自己的小孩一个人学会自立。而这里的独立并不是完全对孩子不管不顾,而是给予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权利,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自己做决定,自己就要承担所做决定的后果。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更加在于给予孩子一片自在的天空,而不仅限于物质和情感上的付出,在一定程度上学会放手,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三)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完整的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对于父母来讲,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将三者相结合呢?
1、寻找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平衡点
一般情况下,学校老师对一位学生的看法通常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而定,而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则是分数的高低,平庸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因此,做为家长,就需要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主见,而不是单方面听从老师的建议。生活中,真正了解孩子的便是父母,当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肯定的时候,家长应该给予支持和信任[15]。同样,成绩好的孩子由于受到老师关注,会表现的沾沾自喜,父母这时就该提醒孩子,帮助他们在多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多与学校主动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培养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平衡,相互促进。
2、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首先,社会实践是孩子们融入社会,开阔眼界的重要途径,这样一来,孩子们可以更加真实的了解社会;其次,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最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其中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从而培养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孩子从具体的事件中了解到社会道德、社会情感等培养教育,接受系统的社会教育,从而达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的目的使他们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最终成长成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社会人
总 结
家庭品德教育是小学生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要途径。而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将给我们现阶段的家庭教育带来影响,教育实践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阻碍小学生品德形成,甚至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同社会、学校相配合,加强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深化教育同时,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家庭教育形式也应与时俱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完成家庭德育工作,从而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优化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热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