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智启论文期刊网!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尹编辑 1994174574 投稿邮箱:ren0508@outlook.com
 社科论文
试论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与引导
发布时间:2022-12-06 点击: 发布:中国论文期刊网

一、大学生荣辱观的一般概述
(一) 荣辱观内涵的界定
按照《辞海》的解释,“荣”有“光荣、荣耀”的意思,“辱”有“耻辱、羞耻、侮辱”之义。[1] 荣辱观就是个人对于某一事件或现象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出的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的主观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给出肯定性或否定性的评价性结论。
(二)大学生荣辱观的内涵、特点和内容
1. 大学生荣辱观的含义
大学生荣辱观是指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于“荣”和“辱”的本质的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的一种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且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判断事件或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观点或行为准则。[2] 另一方面则是社会道德体系给予大学生对于“荣”和“辱”的判断和选择,以及对大学生群体的综合评价。
2. 大学生荣辱观的特点
大学生荣辱观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大学生对于“荣”和“辱”的观点、解释、评价和选择。它既是一定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的集中反映,集中体现为社会对人们行为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导向;同时也是大学生群体的主体道德精神,是主体道德实践的价值导向和心理动因。[3] 大学生荣辱观是包含在道德观的范围内的,因此它的特点和社会道德的特点是有相似性的。从总的来说,大学生的荣辱观念的主要特点有: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规范性、特殊性。
(1)时代性。道德具有旗帜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道德的涵义、要求、准绳都会有很大的差异。社会对不同性质的群体的道德要求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而形成的道德准则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不一样。从古到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朝代的变更,在每一个时期内都形成了和其社会本身的性质相符合的道德思想和荣辱观念,体现出了各自时代的特性。
(2)实践性。认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的,“荣”和“辱”的观念当然也和实践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大学生荣辱观的实践性体现在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大学生荣辱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进一步的升华和凝结固定下来的价值观念。从大学生荣辱观产生的目的来看,它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思想观念上,而是要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一定指向和引导,让大学生做出有意义的或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判断和个人的行为选择。大学生荣辱观的根本特征就是实践性。
(3)民族性。无论哪一个民族在针对什么是荣辱这个问题上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大学生荣辱观也不例外。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受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现当代大学生的荣辱观念也一定沾染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气息,也刚好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社会的道德观念。
(4)规范性。大学生的荣辱观念是借助社会道德的限制约束的力量对大学生起着作用的,绝大多数则是显现在对大学生平常生活中的思想上和行为上发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的约束。大学生的荣辱观念想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借助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大众舆论等途径,让大学生在思想上和实践中深刻的理解什么才是“荣”和“辱”。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学生自己应该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从待人处世、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做起,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遵守道德秩序。
(5)特殊性。特殊性是大学生荣辱观所特有的特征。大学生的荣辱观念是社会道德以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思想观念、社会道德的责任和义务为依据,借助实践形成的和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判断的特点相一致的社会道德的新的理论和新的要求。[4] 这本身也表明了大学生荣辱观的特殊性。
3. 大学生荣辱观的内容
大学生荣辱观既然属于道德范畴,那么也就不可避免的和道德具有相一致的内容,只是由于其特殊性,使得其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和广泛化。大学生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有社会荣辱观、学校荣辱观和家庭荣辱观三个部分。
(1)家庭荣辱观。家庭是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也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条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文化,尤其是父母对于是非荣辱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家庭的关系、环境、氛围、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都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我们步入青少年期之后,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开始初步建立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观念的关键期,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会对我们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秀的家庭文化是我们建立形成正确荣辱观的基础。
(2)学校荣辱观。学校是一个很特殊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时代是一个很漫长的时期,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研究生结束,在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也开始从启蒙到形成完整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停地努力进步,学校在这个阶段内发挥着不可以忽视的教育和指向的作用。在学校期间,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荣辱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了自己关于是非荣辱的思想和观念,这为以后形成社会荣辱观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在大学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社会经验和观念,这就是学校荣辱观。
(3)社会荣辱观。大学生的荣辱观念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社会荣辱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大学生社会荣辱观。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不仅是针对我国存在的社会道德问题提出来的,更是对我们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提出来的殷切希望和要求。[5]
(三)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追求道德;我们内心的安定,甚至我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道德。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和尊严”。[6]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开始进入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很多大学生陷入到了理想和社会道德的矛盾之中。在这一时期,许多大学生往往因为理想与道德之间的一个选择而陷入误区,甚至是为了理想而抛弃社会道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与此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观念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发生了更新变化,以此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若不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很有可能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就要求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加强社会道德教育,特别是庞大的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 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念,这一举措对大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也是推动学生整体综合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未来职业道德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健康心理素质的需要。[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刻,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定要全方位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人才动力。
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对于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是极其有利的,更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实施,大学生群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正在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增强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教育。
3.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念的教育,是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这对于改进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利的。目前我国将素质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大学阶段,这个阶段是个很特殊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内个体的心理发展趋向成熟和更完整。这个阶段也是大学生的“三观”极易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的作用也就突显了出来。这不仅对大学生树立自己的“三观”是有帮助的,而且也对促进高等学校在素质教育工作上的改进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分析
(一) 大学生荣辱观的缺失现状
“荣辱观教育的视觉往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与当代中国社会成员的心态相契合,是可以贯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一根红线”。[8] 目前,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稳步推进,大学生荣辱观的现实状况也着实令人堪忧,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有一定程度上的政治信仰盲目、缺乏明确的理想和信念、没有与他人合作团结的精神、价值观扭曲、不懂得承担社会上的责任、没有强烈的道德意识等等问题,这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念,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
1. 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与个人主义至上
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政治领域朝着多个方向发展、经济领域的合作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频繁的交流,多种多样的文化在世界上传播并且蓬勃的发展起来,由此也带来了很多国家的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由于受到国外的文化的影响,我们国家的青年队伍很普遍的受到了影响,“韩流”、“欧美风”等外国元素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时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颇为突出。坚信个人英雄主义、盲目讽刺我国的社会制度、面对社会压力唯有抱怨等等,在此等环境之下,大学生价值观也逐步发生变化,更甚者观念都发生了扭曲变化,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漠视了集体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奉行高度的个人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大学生本身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若是广大大学生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则可在世界多元文化浪潮中“方得始终”。
2. 社会功利环境影响下的诚信缺失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为新一代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也就造就了新一代人追求各种时髦和上档次的高端消费的骄奢习惯。在生活方面追求及时行乐,吃、穿、住、用、行都追求高档化、讲排场、相互攀比成风等,乃至有些大学生让家人陪读,在读书的同时享受家人的各种伺候,养成了骄奢、蛮横的性格。在学习方面,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没有积极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本着“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犯罪,作弊就是对”的治学态度。在思想上,非常的自由和懒散,没有吃苦拼搏的精神,和国家弘扬的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以诚守信,以事为耻”,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道德操守,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但对当今社会中的很多大学生来说,诚实守信远没有眼前的利益更实用,在大学很多考试中作弊、替考、学历造假、简历注水、不还国家助学贷款等等一系列缺乏诚信的现象频繁出现,屡禁不止,造成了严重的大学生诚信危机。
3. 淡薄的公德意识与知行不一的矛盾突出
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它是衡量社会道德风尚好坏的标准。[9]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当然也少不了全面发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公德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息息相关,应当由大学生引领潮流,积极推进。但在当前,很多大学生公德意识淡薄,搭乘公车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出门在外不尊老爱幼、满嘴脏话、完全不考虑后果的散播虚假有害信息、个人生活糜乱等现象频发,俨然成为了社会公德的破坏者。
从古至今,我国一直秉承着“知行合一”的道德和教育理念。但目前,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理论都已十分充足和完备,却很少在生活实践当中运用,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往往采用实用主义,并没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潜意识行动。
(二) 大学生荣辱观缺失的原因
伴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社会也在迅速的进步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生活方式等很多方面也在不断地产生改变更新。大学生的荣辱观念集中的体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特点,思想道德方面有着很多不好的方面也是很多原因综合的影响下形成的。
1. 个体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主体意识较差
(1)自我教育能力较差的表现。首先,在学习上没有恒心和坚持力,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我国当下,大学生都是经历过从小学到大学的严格考试,每上一个层次就不得不为下一个层次努力准备考试,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始终认为都是为了考试而读书,经历了小学到中学的紧张学习,而且每天都有人监督。但是到了大学以后,没有人监督,都靠学生自己读书、看书,学生在心理上已经有所松懈,再加上度过高考之后 ,觉得已经上了大学就该好好放松,把中学时代错过的都弥补回来。这也就导致大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时间上也缺乏持久性,久而久之,理论知识储备也就严重不足,甚至有的大学生觉得大学几年什么也没学到。
其次,缺乏自我控制力,容易受到外部影响。随着社会上多元文化的发展,各种时尚浪潮的兴起,很多新奇的事物极具诱惑力,大多数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易受花花世界的诱惑和影响,放弃抵制和自我控制,甚至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从而陷入各种诱惑陷阱之中不可自拔。
再次,大学生的道德的约束能力很差,导致行为不符合规范。在当前,很多大学生追求功利和享乐,产生拜金思想,加上不断加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这让很多的大学生不得不降低或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警戒线,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比如:做出一些违背伦理道德行为,做某些“体面人物”的“地下情人”等。
最后,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导致个性缺陷的发展。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在学校里一些不能避免的挫折时有发生,面临着如山般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也在接受着巨大的考验。很多大学生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或者没办法进行自我的调节,因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一现象更进一步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发展,在进入到社会以后很容易一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就业恐慌、考试焦虑,甚至会产生轻生自杀的可怕想法。
(2)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差的表现。大学生主体意识较差,首先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持久的恒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发展和国家进步息息相关。其次在生活态度上,对周围生存环境要求过高,几乎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对待生活充满了不满和挑剔,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发展会带动生活品质的提升。最后,在社会态度上,缺乏集体意识和回报社会的意识,很多大学生自命清高、自是不凡,在集体活动中瞧不起其他人,不愿意团队合作,往往在最后还想享受集体成果的荣誉;在步入社会以后,很多大学生只想着发展自身,对其他不管不问,忽视社会环境的重要作用,只享受社会带来的好处,不愿意付出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2. 家庭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全面性
家庭教育培养目标的不全面性,导致道德修养规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学习发展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10] 一个人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度过的,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良好的家庭综合素质和家庭环境,就会很容易使得大学生在人格发展上出现道德修养缺失的问题,形成不完善、不健康的人格。
大学生本身发展还不够成熟,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都不够完善,加上家庭教育的不全面性,导致其人格的缺失。在面临社会上的诱惑和社会压力时,大学生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陷入心理矛盾和冲突之中,由此可以引发很多由于大学生道德修养规范缺失的社会现象,降低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3. 社会转型的发展下社会环境的变化
社会转型的高速发展下,学校教育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转型的高速发展,虽然一直在普及和推广素质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但整体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社会转型速度过快,社会环境复杂的变化,没有给学校营造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学校难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降低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影响。其次,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学校教育内容、目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变化,无法达到对学生全面教育和培养的目标,对学生发展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就会降低学校为社会建设输送所需人才的整体质量。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固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多次强调全面推进和发展素质教育改革,这一教育举措也的确在全面实施推进,但是否真正落实,这一直是一个问题。还有高校也一直秉承着为国家塑造有用之栋梁,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大学的素质教育工作的死板化、固定的模式是很难达到教育目的的。学校的荣辱观教育,是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的。以往的老套的的教育方法没有多少的改进,仍然运用在当今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很多教师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衡量当今的社会,给学生传授一些不合时宜的经验和看法。学校以往固有的教育模式制约着教师的思维,也制约着学生的进步性思维,这给高等学校实施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成了高等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实现目标的阻碍。
三、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对策
努力致力于培育各方面综合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原油”,这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实质,也是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就一定要有相应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或途径,以期达到教育的目标。
(一)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应该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和我们国家推行的荣辱观念的内容结合起来,以此为基础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带来实效。
1. 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养成规律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形成容易受外在条件的影响,但关键还是大学生自己心理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结果。要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相关的部门一定要结合现实的社会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做好计划和安排,给实施教育活动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大学生荣辱观的形成是大学生身心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大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知识,从认知情感基础,最后到建立感情基础的意志力的过程。[11]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必须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知荣辱,评荣辱,趋荣避辱,扬荣抵辱的发展过程。
2. 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恰恰因为有了这样的民族精神,才使得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强盛,最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维护社会荣辱秩序的基本规则,其倡导的荣辱观,正是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五常”的社会道德主张,同时在新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下,又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特点。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就必须深深扎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不断地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中汲取养分,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荣辱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大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价值选择,适时调节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道德水准。
3. 注重自省与他律相统一的原则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要经历很长时间的,这一时期也是个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和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首先是由家庭约束开始,到学校约束,再到社会约束和法律约束,最后转化为自我约束力,最终理想状态下可达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3]的境界。这个过程就是从他律到自律自省的发展转化。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若能做到让大学生自觉去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并将之转化为潜意识中的自律意识,让自己的动作行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违背社会秩序和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时候大学生的个体德行的发展就会固化,也会成为大众认可的和我们一定要遵守的个人行为守则。
从总体上来说,也就是要让大学生不断的将外在的社会道德约束内化,在学习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时候,也要把我们国家的道德观念也融合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由此建立准确、积极的个人的是非判断和选择的观念。
4. 强化教育的针对性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必须强化教育的针对性原则。为了使荣辱观教育作用能够最大化发挥,并且将荣辱观教育有效的落实,高校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德育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与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起来。[12] 例如: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出发,指导大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尤其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目标和要求,以此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水平,让大学生坚定什么是我们该做的,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一定要明确道德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5.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为了使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能够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个体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家庭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教育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每个人的身心的成长的真实情况、每个家庭的真实状况、院校展开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真实状况、社会的发展现状考察,建立符合大学生发展规律的合理教育培养计划,把荣辱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才能规范大学生的品行。
(二)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必须建立健全荣辱观教育机制,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和实践机制。[14] 努力在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中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完善荣辱观教育理论,建立完整且灵活的教育模式。
1.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的学习,一定要努力增强他们的本位意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小觑的关键性作用,大学生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上,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认真学好先进的思想知识,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荣辱观。在生活上,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生活的压力,及时调整心态,选择合理的方式解决各种难题。在就业方面,要充满饱满的热情,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有合理的就业择业标准,时刻遵守职业道德。大学生应该懂得回报学校,社会和生活,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恪守社会道德底线,将荣辱观念融入到自己潜意识和行为之中。
2. 积极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
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要积极的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影响。必须要有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和全面的家庭培养目标。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融洽,邻里和睦,父母努力做好榜样示范。在思想教育上,要传达和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锻炼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道德教育上,时刻提高道德警醒意识,锻炼判断荣辱是非能力,帮助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在身心健康上,时刻防止不良文化的影响,杜绝家庭出现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物品。在行为教育上,时刻纠正和规范孩子的错误行为,建立明确的奖惩章程。
3.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净化社会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面对复杂变换的社会状况,大学生要时刻警醒,努力做到抵制不好现象的吸引和引诱,批判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严格要求自己。还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行动指南,避免触碰法律法规的“红线”。国家在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社会发展可能出现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社会问题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净化社会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发挥先进的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
4. 努力发挥高校在荣辱观教育中主体作用
在提升大学生荣辱观念的时候,一定要把高等院校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学校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的主体,必须建立健全荣辱观的教育机制。[15] 在进行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时刻关注社会环境的变化,更新教育的内容,及时调整方案,完善教育的目标。其次,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思想教育,防止个别不良行为演变成群体现象,扩大不良行为的影响范围。最后,积极发挥大学校园在荣辱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热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