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智启论文期刊网!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尹编辑 1994174574 投稿邮箱:ren0508@outlook.com
 社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13 点击: 发布:中国论文期刊网

 

前 言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着重讲述了人类与自然地观点。首先,这个观点站在一定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界本质的联系以及关系的形成。提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且不能离开自然而单独存在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中整体性、协调性的观点。其次,不仅提出当今全球化环境污染、生态严重的失衡问题,而且也清晰地分析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和一系列的生态观点。尤其给我国进行良好的文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然而我国的生态社会发展仍存在许多困难,但是马克思主义却以具体的中国化作为引领,将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用来解决我们中国生态社会问题。这不仅对我们实现小康社会永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价值导向。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着重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同时又立足于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予以解答,要求人们不管是在认识生态问题还是在解决生态问题上都必须运用一定的哲学的观点去思考。并且,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就是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人类的生存一直以来都是依附于自然界的。此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所有的物质财富,比如,我们生存所不能缺少的水、火和食物。并且,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也必须在自然界才能进行,否则,就连生存也谈不上,更不要说生活了;二是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我们人类物质上的生产以及交换所得来的财富都必须在自然界中进行。如果我们缺少这项活动,生产也就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意义。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如同牙齿和嘴唇一样,唇寒则齿亡。
最早的时候,动物转变成人类。便拥有了真正的生命上的意义,这个时期人类的生存是纯自然的,没有掺杂丝毫的功利意识。他们从自然界收获温饱,也从自然界得到生存。他们最直接的从自然界获取了他们最基础的需要。因此,自然界是生存的基础。
经过很长时期纯自然的生活,他们意识到利用自然的力量能使他们获得的更多。他们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对获取食物的工具进行各种加工和改造,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类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因此,自然界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基础[1]。
到了工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也制造出了更多的机械化机器用于物质的生产和收获。人类不仅开垦了大陆也实现了河川的通航,自此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也就较之更多了。一个是资源的进一步需求,另一个是能源的大量开采,直至现在,人类以掠夺式的方式从自然界获得极大的资源用于满足现今的快节奏的生活。
因此,不管在什么时期,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不能离开自然,只有通过对自然界加以改造我们才能收获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二)整体性观点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认为,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和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之所以被称为整体,就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环境生物也就不能存在[2]。即:万物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整体。
其次是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食物关系网,人们经常说的一句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足以说明“吃与被吃”的关系网;螳螂捕到了蝉,却最终又被黄雀捕捉,而黄雀之后则会被更高级的捕猎者了等,从此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却相互矛盾的对立的食物链关系,但是他们其中每一种生物却占据着特定的生存位置。随着时间和条件的成熟,最终它们也会相互转化形成必要的联系了,因此生物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则会打破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协调性观点
我们一直存在于自然界的之中。可以这么说,我们不能离开自然界以外的场所去活动,我们的衣食住行统统归于自然界。而自然就像一个慈祥的老母亲,也竭尽全力地在为我们奉献着,可以说是不求任何回报,只为了养育她千千万万的子孙万代。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的子孙历代想强盗一样,夺走了她的一切,并且不知道满足,依然像疯了一样的在掠夺着。目前,我们的森林消失了,我们的保护伞臭氧层也由于无力修复而千疮百孔。气候改变了,江河也大量的被我们污染了。而自然老母亲的另一类子孙也就是一些珍稀的动物也被她的另一类子孙残忍的杀害,并且有的将他们的皮毛做成我们炫耀的资本而穿在身上,有的则被剥皮抽筋的做成供我们观赏,游玩的标本。有的则更惨不忍睹地被卖到饭店,而被人们享用着,乐不思蜀。且不知道我们的老母亲已经伤透了心,也流尽了泪。原本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我们自给自足,动物们也无忧无虑的徜徉,奔跑着,植物们的果实成熟了。我们踩着小花小草,迎着夕阳牵着小手去采摘,我想,那个时候,我们的自然老母亲是微笑着的!但是,都不曾料想到,这是一个如何大反转的结局呢!
为了防止我们的自然老母亲伤心绝望,也为了使我们更好的生活。我们人类必须处理好这样一个尴尬的角色问题。首先,我们不仅要尊重自然,更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人类虽然不是被动的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3]。我们能主动的改造客观世界为我们所用。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既然能够改造客观世界,那么也就一定能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我们大肆地改造客观世界,主观意志膨胀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不要只为了收获眼前的利益而丢弃了我们的大好明天。这是我们尊重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最为明显的目的了。毕竟,我们附属于她。是它们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尊重大自然,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的规律,自然才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效力。其次是,协调性持续的经济发展观。也就是说当今告诉运转的机器大生产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由于大量的投入和索取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为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必然依据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观来实行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业文明以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的经济大大提高。只是我们现在的欲望越来越不受控制。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这也就是说,做到与人、自然和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4]。就必须遵循自然界所产的规律。依据一定的客观规律来办事儿。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背后,一直都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5]。如何协调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进行,是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都非常重视的问题。由此,我国领导人也制定了许多文件用于解决此问题。而这些纲领性的文件也逐步加快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脚步,但仍面临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源越来越紧缺的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的短缺。我国人均的资源占有量紧缺,且被联合国列为贫水国家之一[6]。而且,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比如,我国的耕地面积来说,每年我国城市化人口新增1%,就得新增更多的建设用地,这将导致城市占用更多的耕地资源。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人均不足1000平方米,与那些发达国家对比相差甚远,并且,我国城市化耗损的资源急剧加重,依据我们国家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我国自然资源也发生着巨大的浪费(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有限资源)。
二是环境污染严重。首先就是水污染及其严重,因为我国本来人均占水量就处于贫困阶段,而且水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环境公报指出,2011年我国主要城市仍有许多的城市居民的饮水水质不安全,有的甚至是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饮用水处于劣质状态。其次是空气。我国的空气污染也愈来愈严重,大气污染尤为严重且空气质量严重不合格,空气污染不仅会带来酸雨,沙尘暴,霾等危害,还会带来光化学烟雾等危害,这些危害却会直接促使人类呼吸道及统的疾病以及癌病死亡。然后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急剧扩散,有的已经直接对我们人类的食品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有的是我国长口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一些有毒物质的重金属污染,根据我国粮食质量监督检验局发布的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严重,土壤污染严重,然后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在我国这些固体废气物随处可见,处于大众视野之中我们并不陌生,但却不以为然的不了解他们的污染,危害有多大。
三是生态系统日益退化。湿地经常被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状况却不容乐观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得出,三江平原湿地湿的损失严重,滨海湿地的面积损失过半;大约有17.9%的内流小湖泊干涸,消失,可以使用得木材生长量不足,导致森林绿地资源严重退化,因此我国的森林资源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才能缓解此问题。而且,我国草原的占地面积状况也不容乐观。依据我国农业相关部门发布的《2008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显示,我国的重点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载,过度放牧现象严重[7]。综上所述,我国的湿地、森林、和草原地面积退化严重,需立即制定相关政策来为保护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做出重大的行径,才能有望保住这些“绿色的屏障们”
四是恶化非常严重的全球环境;由于人类肆意开发各种有限和无限的资源、能源,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地缘由之一,其中包括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以及森林草原的过渡开发。联合国某环境部门指出,如果没有了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岌岌可危。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应立刻采取有效行动,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更多的子孙后代造福。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 不能充分的把握自然规律,以为自然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的错误观念根深蒂固。从而造成许多盲目过度的乱捕滥猎,采挖珍惜植物;乱砍乱伐和过渡放牧的行为,是导致自然资源严重破坏的主要缘由之一。森林草原为许多植物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由于人们的错误识的观念而到时过渡开发利用,这些绿色的生态传统也处于渐渐衰弱瓦解的地步了;人口的高速增加,粮食的短缺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大规模的毁林开荒造田。自从有了机械化的机器,我国在科技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生活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满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最首要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以及过度开垦,滥伐树木,环境污染问题等,所产生的对我们人类生存与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为资源是我用之不竭的,因此,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条件就是帮助每个人深入正确的认识自然资源的生长规律以及把握住自然规律,将它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是我们人类的功利主义思想犯滥。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西方强权政治者“马基雅维利”,他一直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理论,在这里和我们说说的“功利之义”有一定的不谋而和之处,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版块,我们人类的功利主义犯滥,实际也强调了我们为了满足眼前的物资利益而对自然界肆意妄为。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在努力发展科技和提高经济增长的同时,过度重视科学技术等经济物质增长带给我们的心理上的满足,也只注意到了当前这些有限和无限的资源所带给我们物质上的价值享受,只满足了眼前赤裸裸的利益诱惑,而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的开采,加重了当今世界性的生态大危机,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以下自然生态环境我们也就不会面临如此严峻的威胁了,因此在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时,我们人类的功能主义是极不可取的,是一个可以弃之糟粕的思想。
三是价值偏见,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者两者之中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二选一的单项选择题,往往也就会选择眼前于我们更有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有高危漏洞的单项选择,也造就了人们的价值选择问题,人们选择了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经济,相比之下也就遗忘了生态文明也是一个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了,“价值偏见”是一种价值观问题,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通过一定时期的家庭、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旦确立便是不容改变的。[8]毕竟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类在面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中会选择前者的问题和原因了。因此,价值偏见是一种畸形的具有歧视性的价值观问题,可能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及可怕的便是潜伏期,如若不加矮正则是一个人危险的病态心理。因此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一定要防微杜渐,尤其是对这种不正确的价值偏见。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在人与自然方面行成了别具一格的重大思想,是我们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建设文明家园的指路明灯。只要我们人类还存在一天的时间,我们都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用于缓解甚至解决当今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立志将我国建设成为一名生态平衡,环境优好的特色国家。
(一)确立了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在当今的生活富裕和生态破坏的要求之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众,一直着重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地和作用。事实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完完整整地将在人类的一抬手一提足之间实现着,生态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一位人民群众切身的利益和生活安全,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人必须处于主要地位且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9]。正是因为这一点,人类也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破坏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助力者之一了,要解决这一生态自然被破坏的问题,人类必须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来收拾这些因为妄为而遗留下来的严重后果。
另外,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生态环境文明建成的历史中,我们必须要善于依靠人民群众来解决和落实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棘手的问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况且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系统。不是只依靠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因此,要懂得如何运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大发展。
其次,自然是推动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利益,就凭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帮助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这也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成果需要而满足人民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只有满足了生态体的需要,生态体才能给予我们人类的需求,这也就是我们人类追求生活物质系统和自然物质条件的最终和谐,假如没有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没有人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之思考也就不会有人来代理这种生态文明建设的角色,那么自然界在遭受污染和破坏到一定的程度,我们人类也就失去了一切依靠,最终走向消亡。
因此,必需确立人在生态文明建成历史中的要作用,更好地促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获得伟大的力量源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意义[11]

(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我们要实现小康社会永续发展的前景并且要将生态化的原则和要求贯穿到小康社会里[12]所谓生态化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理念上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工业上,就是要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化、依据此意义,我们必须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指导下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且加快对资源循环的使用,制造—使用再使用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党中央提出的“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力行节能降耗,努力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这绝意味着我们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不作为,而是建立一个资源、能源节约型的机制,简而言之就是要用最少的物质消耗就来换取最广泛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及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对我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一步都有具体的指标且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三)为解决全球性危机提供了价值导向
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早已经不属于某一地区了,而是上升为一个世界性的危机问题。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指导开展国际性的环境治理团队合作才能进一步为解决全球性危机提供有力的帮助。
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不但要依靠每一个国家自己本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国际组织上的力行配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承担了国际环境保护的义务,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的重大工作,积极支持世界环境与发展事业,展示了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为世界环发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4]。于2003年以来,我国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用以解决全球性危机问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 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将发展低碳经济,呈现在世界每一个人民的面前,并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世界人民进行新的生活方式—低碳消费;奥巴马也在美国国内大力推动气候立法,着力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欧盟也在2013年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用于环境保护和支持欧盟的绿色生态产业;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与此同时,我国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用于开展“低碳经济”,我国领导人也于2010年发布了关于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确定将在湖北、陕西、广东、辽宁等各省城市为第一次试点区域,来制订低碳绿色与之相对应的政策体系以及物品的发放,这些低碳试点的工作主要包含着:绿色文明生态的建设,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的施行,来控制气体各种有害气体排放目标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性问题,这些举措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策略。二是主要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来倡导实行资源、能源节约型消费方式。三是建立考核制度,用于检测能源的是否节约;四是制定资源节约机制;五是坚持文明建设为主导作用。
我们现如今处于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就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解决环境问题,并且,实现我们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 语
因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况且,自然界一直扮演着照顾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角色,而我们现在却与大自然处于一个互相对立的矛盾状态。在这个大的问题下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是辩证发展的,他们相互对立,相互统一、又能相互转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为指导,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施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友好的生态关系[15]。因此,我们只有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实现我国生态文明的伟大建设,才能解决好当今全球性机问题。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热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