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智启论文期刊网!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尹编辑 1994174574 投稿邮箱:ren0508@outlook.com
 社科论文
孟荀人性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3 点击: 发布:中国论文期刊网

前 言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的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在道德方面严重缺失。因此孟荀人性论的儒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荀子的立法原则也是考虑到人性,认为立法应以礼为基础。荀子的立法是根据人性本恶为基础的,他认为只有指定严格苛刻的法律才能约束人的规范行为,由礼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孟子用人性本善来建立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而后天环境的影响可以改变人性,故必须加大对人的后天教育[2]。他的思想其实是“以人为本”的前身,更是他主张王道仁政的基础。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问题仍可借鉴先哲的教育思想。
一、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现状
(一) 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一般还是沿袭过去的教育办法,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地填鸭式的教,学生只是一味地跟随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学生的学习对知识的使用不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他们没有责任感的教学只是一味地完成任务,这些群体对于理论知识并不是很认同。他们认为实践也是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立的初衷。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实践层面严重脱离,学生的理论水平再高,考试成绩再好都没有达到课程应有的作用。
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程应当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比如借助互联网,利用多维度的教育材料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大学生接收现代主流思想道德。而大学生对互联网极具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比起简单的课堂教育效果要好很多。
(二) 教学内容与现实不一致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很多高等教材的编写更新并不能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步调一致,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不能很好的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的特点相匹配。其次,我国经济的飞速提高,教育事业愈来愈趋近于专业化,学校的教育事业越专业,学生的素质就越高,而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无助于高校的高发,因此,思想政治课程需要与其它专业课程一道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大学里面的老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深入而全面的认知,所以他们很难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针对。比如,最近兴起的老人摔倒讹人问题,不少大学生因搀扶老人被讹巨款,这个问题对社会负面影响是十分大的,大学生由于思想道德观念并未固化,很容易受不良的传播思想误导,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利用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及时化解学生思想的疑虑,并以此为契机努力宣传思想政治课程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最后,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专业素养过硬的高端人才,对思想品德的要求也更高了,但是反观现代高校教育,许多教育材料还停留在上世纪中后期,而且多设计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比重并不大,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知识大多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学生今后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更新教学内容,转换教学理念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急切任务
(三)大学生道德人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责任教育缺失
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对对什么问题都不感兴趣,整体无精打采,对同学对朋友抹布关心;还有的大学生总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感觉家事/天下事都不是自己的事,发生什么样的结果都是无所谓的;更有部分悲观主义者认为,人活着就是无意义的,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讽刺那些积极进取的同学或朋友。在宏观上,这部分学生严重的偏差自我定位,个人利益高于一切,高度依赖父母,没有担当意识。
2、诚信教育的缺失
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不少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具体表现有:第一,抄袭他人作业,无论是抄袭者还是被抄袭者都对此漠不关心。第二,47%的学生考试作弊过,不仅是因为他们平时学习不主动,考试不作弊就不能正常毕业,更多的是即使能够正常通过考试,他们也会作弊,认为自己不作弊就吃亏了。第三,通过银行数据显示,有些学生在校申请助学贷款后,毕业后的几年都不能履行贷款合同,大多不是因为缺钱,相反不少薪酬丰富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及时还款。
3、感恩与孝道教育的缺失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小康生活的进步,大学生生活也丰富多彩,这才导致大学生缺乏感恩与孝道教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于生活衣食无忧,认为父母供养她们上学和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老师的教育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义务。由此才出现了不少高学历的不孝“人才”。这些人通常挥霍父母的血汗钱,追求奢华不实的生活,无休止的压榨父母。这些学生走向工作后,没有贡献国家与社会的感恩之心,一味的追求金钱与名利,甚至不惜损公肥私,甘冒法律严惩也要攫取丰厚利益。
二、孟荀人性论在人格教育方面的功能
(一) 孟子、荀子所提倡的儒学思想概述
1、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性善论是孟子关于儒家学说的核心主张之一,孟子学说的最重要主张就是在这一点体现。孟子游说诸国施行王道仁政的理论基础也是性善论。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如果不加以后天的教育管理,不严加约束惩治,其必恣意妄为,对社会的危害后患无穷。
2 、荀子“性恶论”与“礼乐教化”的关系
荀子主张加强人的后天教育与礼法约束,不然社会是没办法有序发展的。荀子还认为人的生存环境是确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它对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在不断地学习进取中,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约束,使人不断的改变和完善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才能,有所成就。荀子主张人天生性恶,觉得人生来就是坏的,所以人要不断地学习,摒弃那些不好的方面,努力的是自己完美,成为世人口中所谓的“圣人。”但是孟子对“性”的解释为人的原本属性,也包含人的趋向。荀子在自己的主张中,把人的品质分类为两种,一种是天生性,人生来的属于自然的本性,也就是人生而带来的各种自然地本质;另一种就是人经过教育以后在社会中形成社会性和完善性,使人经过学习后摒弃了坏的陋习,成就了完美的自己。
(二) 儒家学说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由“外在之礼”到“内在之仁”
荀子的主张是人性恶,也就是人天生就有很多坏的陋习,这些陋习可以后天的学习去改变和完善。所以一个国家应该要有礼法教育,以礼育人,用法律来约束人。对于好人可以加以褒奖,对于那些坏人也可以进行惩戒。但是后天的环境会影响人性的变化,所以应该用外在之礼约束人,甚至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对那些内怀不仁的分子加以惩戒,使他们怀有内在之仁,这为先秦的儒教开辟了现实的发展道路。
2、从“善美相乐”看“性论本原”
针对孟子对“性”的解释为人的原本属性,也包含人的趋向。荀子在自己的主张中,把人的品质分类为两种,一种是天生性,人生来的属于自然的本性,也就是人生而带来的各种自然地本质;另一种就是人经过教育以后在社会中形成社会性和完善性,使人经过学习后摒弃了坏的陋习,成就了完美的自己。荀子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又社会属性,而动物没有,这在当时社会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因而荀子的思想已涉及到了人的天生性与社会性和完善性,这就要求社会要满足人的自然生存需要,又要服从社会的约束。这就是人的等级差异的根源,决定了社会的组织形式。
(三)孟荀人性论思想与人格教育关系
1、秉承并发展于孔子的礼乐思想
(1)社会道德思想的人性基础。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治理国家也应该以人性本恶为基础,这是因为“人能群”故人不可能会向善,但是不向善天下就会大乱。所以统治者就应该加大管理约束,包括教育手段与法律严惩手段都应该用上。
(2)社会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由于荀子处在战国末期,当时群雄并立,天下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统一的王朝建立是大势所趋。而社会秩序十分杂乱,这就需要重新整顿,最重要的是建立稳住社会秩序的思想理念,荀子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安定为出发点,著作《荀子》,书中详细记载了荀子的政治主张与伦理道德思想,成为影响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最终要的一部著作之一。
2 、荀子实现“道德人格提升”的现实途径
(1)荀子社会制度思想的核心——礼义
荀子认为施行礼义教育是国家规范人民行为,培养贤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人民遵教化,尚学习,国家社会才能稳定,国政方针才能施行下去。对于普通的大众来说,吃穿住行等,都离不开礼义教化,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这就是说,礼义教化不仅能够规范大众行为,更能洗涤人的心理与精神,提升大众的道德觉悟,因此礼义教化是维护社会制度的核心方式。
(2)社会治理思想的文化手段——隆礼
虽然荀子自始至终都认为人性天生为恶,但是他对教育改变人性是非常赞同的。“涂之人可以为禹”,就是他高度重视教育的具体表现。而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让人尊崇礼法,即隆礼。隆礼,能够让社会处在规范化、有序化的运行状态,也只有通过文化教育的办法才能使国家、社会稳定和谐。同样,隆礼还可以让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修身治国平天下。更能普遍提高大众道德修养,达到小康社会。
(3)社会规则思想的制度手段——至法
荀子在当时提倡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封建社会,是具有很高的战略眼光的,随之君主主义、人治主义等思想泛起,尽管现代社会是极度唾弃的,但是这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在当时的古代中国,维护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统治智能靠中央集权的君主主义思想,只能靠法律维护社会的秩序,荀子的至法手段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更为之后封建统治者所称道。而荀子治国理政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只不过不能再用君主主义思想了,而是用法制的手段维护社会的秩序,只有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4)社会阶级思想的秩序目标——至平
荀子对普通大众的才能持有公平的人性观念,而不是认为人有先天的差别。第一,荀子打破了一个观点,圣人是先天的,即“天之就也”。他把圣人的偶像形象变为具体的可以接近的真实人物。其次,他宣扬了教育对改变人的作用。普通人主要肯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一样能够成为圣人,这就是说普通人的命运是掌握自己手中的,要想不平凡就要积极进取,进而才能超越自我,开辟理想的道路。
(5)荀子社会思想理论结合——礼法相序
但是荀子也不是纯粹的依靠法或者依靠礼就能把社会治理好,而是两者结合两者,共同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但是荀子主张偏重对法的运用,包括不遵循礼的人应该运用刑法进行整治,这种做法严格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使整个国家阶级分明。荀子在很大程度上赞同法家的主要主张,但是法家主张利用刑法处罚不守规范的人,但荀子主张应以赏为主,罚为辅。最后荀子主张治理国家以礼为先,以法为惩治手段
3、孟子人性论关于实现人格教育的原则
(1)自求自得原则
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下》)【3】。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子要想得到更多的学问,就要自觉地进行学习。但是得到学问并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首先是自觉的进行学习,其次熟练的掌握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就能在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就能懂得更多,做的更好,因此君子学习自觉才是关键。
(2)循序渐进原则
在孟子的主张中,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于学习也是一样,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学习中,也应该遵循学习阶段的规律,在什么样的阶段去学习什么样的东西。孟子说: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尽心上》) 【4】。孟子的意思是学习应该注重连贯性,不能跳跃发展,掌握知识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够学成而归。所以学习要遵循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同样宋国有人想帮助禾苗快速生长,进而揠苗助长导致禾苗枯萎而死也是这个道理,孟子借此告诫世人学习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所成就。
(3)专心有恒原则
能够专心学习并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够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孟子用下棋的例子形象的说明了专心与不专心的人学习效果的差异。“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告子上》) 【5】这就是说只有专心学习,并能够坚持下来的人才能获得知识,才能够学有所成。否则,学习三心二意或者专心但是不能坚持则只能是一事无成。
(4)因材施教原则
孟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或者教给他不同学习内容对此他提出了五种因材施教的办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根据学生的不同,可以温和的教育他,就像及时雨一般点透他,让他真正的明白道理,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注重对他的品德教育,也可以教他一些技能,提高他的才能,而对于智力比较高的就对他的提问简单回答,不作具体说明,让他自己悟透。
他认为人天生就是善良的,但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学习的状况影响了人的差异,因此教育者要用不同的方法教不同的学生
(5)开拓进取原则
孟子认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有积极进取的的精神,不能遇到一些困难就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只有经历痛苦的考验,用于为事业献身,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孟子认为进取精神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为正义的事业不惜生命也要完成。因此我们也要像孟子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开拓进取,即使失败也要坚持不泄,这样方能成就大业。
三、运用孟子人性论教育思想解决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问题
(一) 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孟子的道德伦理主张很多在今天仍有值得宣扬的意义,比如“仁者爱人“仁者无敌’、“大公无私”等仍是当今社会道德的典范,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要的内容之一。几千年来,我国一直传统者友爱谦和的思想理念,所以我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又因为我国国民团结友爱,几千年来,我国传统文化、国家一直是屹立在世界上的大国。但是这种思想带来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富裕的人群没有社会责任感,更没有奉献精神,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自己应该享乐。孟旬他们的主张有的在当代是不合时宜的。在遵循孟旬思想主张的同时,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好的方面,摒弃坏的方面。由此用留下来的思想的精华区教育当代的大学生,派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
(二) 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孟子倡导诚信的人格品质,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诚信问题不断突显。而诚信的市场成本是非常昂贵的。比如我国奶粉问题频发,导致国产奶粉销售困难,比如我国疫苗问题频现,导致好多家长宁愿孩子生病也不愿意打某疫苗。这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十分深远的。而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时代非常有必要重新建立起来。在当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坚决不能忽视,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刻不容缓的事
(三) 培养大学生发扬孝道与感恩情怀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在当今社会的意义重大。孟子关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6】,孟子呼吁人们对待别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尊重,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这就是尊老爱幼的原始形态,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如果高校也对大学生加强这种思想主张教育,不仅对大学生本身是一种素质的提高,更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发扬。如此人民之间互相关爱的氛围将会建立,和谐的社会必将构建成功。同时对于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会大有裨益。
四、发扬孟子思想,引导当代大学生 塑造道德人格
对待先哲的思想主张一定要结合我国实际,发扬其积极的现代价值观。第一,客观评价孟子的人格思想,在继承的同时也应不断创新,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毛泽东在对待传统思想与主张时,认为封建社会的糟粕必须要舍弃,社会主义民主思想要继承与发展。
结 语
孟荀人性论对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启示,讲述了孟子荀子的道德沦以及关于人性方面的美德,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孟子和荀子的关于人性方面的教育思想和儒学思想是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指导思想,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的诚实守信的道德品德。并且发扬了大学生的孝道和感恩情怀。孟荀人性论的儒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仍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国高等教育中关于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问题仍可借鉴先哲的教育思想。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一般还是沿袭过去的教育办法,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大学生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模式,能够促使他们自身自发的学习状态。如果没有自由的学习模式从古至今,都是高压力的学习模式,失去自我个性意识,孟子和荀子讲求一人为本,所以他们的人性论思想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热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