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智启论文期刊网!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尹编辑 1994174574 投稿邮箱:ren0508@outlook.com
 教育论文
浅谈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2-10-28 点击: 发布:中国论文期刊网
 
 
       与80后高职学生相比,90后出生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80后学生有着显著的差别,2008年9月第一批90后学生的进校,标志着90后大学生时代的到来,目前90后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主力,鉴于他们与过去学生心理特征有着明显不同,这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分析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其特点,探寻与之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一、9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90后的学生个性张扬,喜欢展现自己,会为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而在各方面极力地表现出与众不同。他们不愿意主动地关心他人,多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凡事只考虑自己。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害怕失败,如果一旦遭遇失败,就会一蹶不振,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抗挫折能力差,难以积极地去面对各种的失败和挫折,包括感情挫折,如果得不到正确和及时地引导,他们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 人际交往能力差,不能处理好与他人关系,互相间缺乏理解、不懂得宽容,很多时候表现出任性、固执,不会主动地与别人交朋友。  他们的沟通方式习惯于用电话、短信或QQ,他们的生活严重依赖网络和手机,网络上的信息让他们脱离现实,生活在虚幻世界中,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隐患
1、 心理适应能力差,对大学生活不适应
90后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始终生活在以自己为中心的“6+1”家庭里,从小到大,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生活上基本依赖于父母,生活无法自理。进入大学后,他们会对水土和饮食、气候、语言、环境、作息制度的变化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容易导致烦躁、痛苦、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再者,面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日常琐事他们无所适从,衣食住行无法正常,他们内心会逐渐产生失落感,他们会因此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烦躁等现象。他们会表现出对学校的不喜欢,对高职教育管理方式的不适应等,部分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这样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2、以自我为中心,与其他人存在沟通障碍
部分“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十分欠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人持猜疑挑剔的态度,他们不懂得宽容他人,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他们渴望交到朋友,但不会主动交朋友,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
在交往中,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过强,交往谨慎,情感沟通不畅这些交际方法的缺乏,五湖四海各地风俗习惯的冲突,容易带来人际的碰撞。90后大学生大多数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根本不知道如何与同寝室的同学相处。大多数“90后”大学生拥有 “双重性格”,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在熟人或朋友面前表现出热情开放,但会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表现得沉默,不善言辞。通过对学生做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与同学间的交流不多,他们会表现出冷漠,不乐意与人交心,遇事放心里,不跟周围同学说,如果这样的状况维持的时间长了,他们会变得不合群,这样,他们自己也会感到孤独、被忽视。这样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3、内心空虚,情绪冲动,易出现极端行为
90后的学生从小到大都不用为生活发愁,从小到大一直被宠着惯着,他们敢想敢做敢犯错,他们容易冲动,敏感、容易情绪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生活过分依赖网络,不喜欢思考。网络让他们迷失了方向,缺乏对人生的规划,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虚幻的世界里交流着“火星语言”。长期生活在虚幻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情绪得不到宣泄,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
4、多次失败产生厌学、自卑、逆反心理
高职学生进校门槛低,高考成绩较低,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困难,越来越强烈的挫折感让他们逐渐厌恶学习。开始出现对抗的方式,如上课迟到,逃课等。高考中的失利,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强烈打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装扮成和绝大多数同学不一样的“另类”,以此来对抗老师的教育及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家庭应该重视90后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1、家长应该满足孩子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90后”孩子衣食无忧,父母会竭尽所能地满足他们,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为孩子提供的最优的生活条件,但这只是较好的满足了孩子最底层的需要,即生理需求。而孩子也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如尊重的需求等,作为家长,跟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隐私和兴趣爱好。切不可以通过偷看孩子的日记、 QQ聊天记录等方式来了解孩子,这会让孩子感觉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如果父母想了解孩子,是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一起参加一些互动的活动来深入了解孩子。
2、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家长应该时时处处让孩子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对“90后”一代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幸福就是有一个温暖的家。哪怕家庭并不富有,家庭氛围的和谐会让孩子感觉温暖。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3、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孩子在青春期会产生逆反心理,这个阶段是生物原因,当孩子与父母发生争执时,家长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先冷静下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批评孩子要讲究艺术,不可以用重话或不好的措辞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应该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
四、学校对90后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理性把握“90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疏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减少心理压力。为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1、高度重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对90后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在进行思想教育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差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实际,要充分考虑到“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
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选用符合90后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优秀教材,利用专业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90后”高职生的特点,运用灵活多变的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情景式、讨论式、模拟表演、现场咨询等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互动,从而更透彻地了解学生实际心理的状态。做好学生心理状况调研,针对某些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宣传途径,如广播、校报、宣传栏、学院网页等资源,向学生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意识到自己出现心理问题时,可以利用心理健康知识自行解决和处理。
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中应该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要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易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早发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2、注重新生入校后的适应性教育
新生气质、性格差异,是影响新生入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新生入校后,班主任老师可以与学生深入交流,或开展各种活动,观察和分析新生气质差异,然后再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一般来说,气质分为四种,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学生多为热情奔放、开朗活泼,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多为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前两种气质性格的学生适应能力强于后两种。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格外关注黏液质和抑郁质,内向性格的新生,做好心理辅导,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学校的新生活。
学校应该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新入学学生度过心理高危期。对新入校学生开展心理讲座,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辅导。针对高职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对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来跟踪了解,筛选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具备心理健康技能的辅导员老师也应该针对新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日常聊天、网络、电子邮件等途径尽可能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情绪变化,并且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让新生走出“心理咨询”即“有病”的误区,让他们了解新生心理咨询的实际意义,让他们认识到利用心理咨询这种手段帮助自己解决危机是很必要的。对刚跨入大学校门“90后”学生,我们应该尊重和爱护他们,启发和激励他们,学会聆听他们自身的领悟,为其搭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挑战的平台。 
3、通过人际交往,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增进同学间友谊、接触社会的平台,为他们营造宽容、友善的环境,通过开展各类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避免不良心理的产生。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充实。让他们通过参加活动来增进友谊,增强自信,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让通过人际沟通与交流,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宽容、友善,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们在交往中能及时得到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能保证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可以应该通过心理团体辅导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团体活动,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学生人际交往的课堂情境,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相帮助完成任务,为了完成同一任务他们会充分合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可以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同学间的友谊的形成,而且,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理解。通过人际交往,增强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4、利用网络等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
 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是师生之间一直以来常会用到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确实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学生有时不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全盘脱出,他们藏在心里的话通常不愿意使用这类沟通方式与教师交流。  教师如果想要跟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光靠面对面的交流,会阻碍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络是有负面性,但网络越来越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面对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网络通讯工具QQ的现状,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所好,利用网络QQ通讯工具尝试着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沟通模式。
因此,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90后高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的特点,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例如,通过邮件、QQ、飞信、博客、微博的方式,利用网络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该经常主动地走进学生寝室,因为学生寝室是他们认为最轻松的地方,在这里学生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学生的心理 ,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们进行大学生活、学习适应问题引导。
作为家长、作为学校,我们应该综合考虑“90后”高职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改进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热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