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欢迎光临智启论文期刊网!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尹编辑 1994174574 投稿邮箱:ren0508@outlook.com
 医学论文
医药前沿 浅议沙参麦冬汤在儿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0-28 点击: 发布:中国论文期刊网

    沙参麦冬汤方载于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 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至今指导着温病临床实践[1]。
    吴鞠通认为辨证准确是医生的第一要务,所谓“治病之必先识证也”。诊疗过程中当先辨病,后辨证,辨病基础上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基础上随证加减。临床上,若只识证不识病或只知其病却辨不出是什么证,都会延误治疗。因此,将温病的辨证思想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并作深入研究、探讨和发挥,十分重要。沙参麦冬汤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对儿科多种疾病治疗亦有极好的疗效。现将笔者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整理如下,不足之处请同道指正。
1 方义分析
    在《温病条辨》中,关于沙参麦冬汤的记载只有一条,出自《上焦篇·秋燥》的治法中,原文说“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56)”,是在论述感受燥热邪气后,病情迁延,不但肺阴受损,胃阴亦有损伤,症见或热或咳,因燥伤津的现象明显时选用此方。吴鞠通指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认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因此上焦温病,其病位在肺。“温者,火之气”、“温为阳邪”,阳盛必伤阴,其病性为热,最易伤阴。阴液的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润泽人体的各脏腑组织。而胃为“水谷气血之海”,是生成阴液的基础,《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因此胃阴充沛与否可影响全身阴液的盈亏。如胃阴充沛可以滋养肺阴,若素体胃阴不足或由于病后胃阴耗损,也必然会导致肺阴亏虚。反之,肺阴亏虚后也会耗伤胃阴。因而在临床上肺胃阴伤往往同时并见而成为一个证候。
    沙参麦冬汤由沙参、麦冬、玉竹、花粉、冬桑叶、生扁豆、生甘草组成。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清热润燥;玉竹、天花粉养阴润燥生津;冬桑叶轻清宣透、疏邪布津,一可凉透燥热而外出,二可宣降肺气以布津,载轻清之药上行,三可凉肝以防肝火风阳之升动;生扁豆甘平和中,既鼓舞脾胃生津之源,又可防止甘寒滋腻碍胃之弊;生甘草甘平和中,调和诸药以为使。全方药味轻灵简洁,既能养阴清热、润燥生津,又无滋腻之弊,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体现了吴鞠通论述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病思想。临床应用以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舌红苔光等辨证要点。沙参麦冬汤针对肺胃阴伤的病机,具有清养肺胃、润燥生津的功效。
2 临床应用
    肺胃阴伤证多见于各种肺部炎症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和呼吸道的多种传染病(如白喉、手足口病、猩红热等)的后期,以及慢性胃炎等。而沙参麦冬汤在治疗上述疾病中具有良好疗效。深刻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
2.1 肺炎喘嗽 病案举例:患儿,女,6岁,因“咳嗽半月”就诊。患儿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少色白,3d后痰色转黄、难咯,并伴发热、流黄涕,体温最高达38.7℃,家长予泰诺林口服后,热势反复,出现咳嗽加重,伴气促,就诊于外院,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双肺可见絮状阴影。经抗感染治疗7d后,病情减轻,仍有咳嗽、少痰,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刻下症见:无热,偶咳嗽,痰少难咯,无鼻塞、流涕,咽痒,音哑,纳差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少,脉细。查体:T36.5℃ 双肺偶可闻及小湿罗音。西医诊断:肺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阴虚邪恋证)。治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2g,麦冬10g,冬桑叶9g,蜜紫菀9g,川贝母6g,生扁豆6g,射干6g,瓜蒌9g,五味子5g,生甘草6g。3剂后,患儿基本不咳嗽,仍有少量痰,咽痒、音哑消失,纳可,上方去瓜蒌、桑叶,加蜜款冬花12g,继服3剂,咳嗽、咳痰消失,舌红苔薄白,病告痊愈。
按:方中沙参、麦冬润肺止咳、养胃生津;桑叶质轻性寒凉,清透肺热;蜜紫菀、川贝母、瓜蒌清肺润肺化痰;射干清热利咽;生扁豆和中下气;五味子敛肺生津止咳;生甘草培土生津,兼能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可使肺阴得复,咳嗽得平。由此可见,不仅肺炎喘嗽阴虚邪恋证可用本方,凡肺系疾患后期,有热后阴伤者,均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2.2 胃脘痛 病案举例:患儿,男,13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就诊。患儿1年前因过食生冷后出现上腹部疼痛,腹泻,大便稀如水,服用“枫蓼肠胃康颗粒”后症状消失,后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时觉胃部灼热感,行钡餐检查示:浅表性胃炎表现。现症见:胃脘灼痛,咽干口渴,形体偏瘦,纳差眠可,大便干结,2日1行,舌红苔剥脱,脉弦细。查体:腹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阴虚胃痛证)。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之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2g,生扁豆9g,白芍12g,石斛12g,陈皮9g,砂仁9g,生地黄12g,炙甘草6g。5剂后,咽干口渴减轻,胃脘痛缓解,继服本方合四君子汤10剂而愈。
    按:方中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陈皮理气健脾;砂仁醒脾调胃;生扁豆和中下气;生地黄清热生津;白芍、甘草酸甘敛阴,和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合四君子汤使脾胃阴阳调和,运化受纳功能恢复,则诸症悉除。 
2.3 猩红热后期 病案举例:患儿,男,5岁,因“皮疹消退后皮肤脱屑2天”就诊。患儿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咽痛,18h后颈部皮肤出现密集的鸡皮样的细小皮疹,继之遍布全身,压之退色,就诊于外院,诊为“猩红热”,给予青霉素静滴7d后热渐退,皮疹渐消退,2d前皮肤出现脱屑,口唇干燥,遂就诊于我院,现症见:无热,咽痛轻,口唇干燥,皮肤脱屑,无皮疹,乏力,纳少眠可,二便调。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数。此为猩红热疹后阴伤之证,治以养阴生津、清热利咽之法,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2g,麦冬12g,玉竹9g,党参12g,五味子6g,陈皮9g,生地黄9g,炙甘草6g。4剂后,皮肤脱屑减轻,口唇干燥、乏力减轻,纳尚可。继服本方3剂后,病告痊愈。 
    按: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养阴清热生津;党参、五味子益气养阴;陈皮理气健脾;生地黄生津润燥;甘草补中益气,兼能调和诸药。本方可使补气养阴,阴液得复,故疾病自愈。凡热病后期热势渐退而阴液耗伤所引起的病证,均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3 小 结
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五脏六腑功能尚未健全,肺胃功能尤显不足,且所患热病最多,温热之邪经口鼻而入,犯及肺腑,肺胃热炽,易于耗伤肺胃阴液,或素体脾胃阴虚,或过食辛辣之品,均可致肺胃阴伤。所以,在儿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顾护阴液,以防传变。沙参麦冬汤虽肺胃并治,但又重在滋养胃阴,实寓“培土生金”之意。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只要抓住“肺胃阴伤”这个关键即可,并非拘于“燥伤”二字。
 
 
参考文献:
[1]  林培政.温病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209.
 
 

QQ在线编辑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热线

展开